從當前我國生物農藥狀況來看,整體發展水平比較慢,很多都是因為企業小、技術不過關導致的。再加上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大,我們應該從這幾方面開始著手轉變,這樣才有利于發展。
技術水平低。生物農藥的生產需要高新技術,無論是在研發方面還是生產方面都需要進行大量的資金投入。但是由于用于科研的投入較少,一些科研單位在對高投入產品的作用機理、毒理學和環境行為學試驗的時候缺乏資金支持,再加上科研成果與產業化的脫節。
企業規模小。目前,我國生物農藥企業處在發展階段,企業的規模比較小,據中投顧問發布的《2010-2015年農藥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》顯示,在我國200多家的生物農藥生產企業中,很大一部分都是小型企業。而我國農藥市場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,在市場競爭中,小型企業容易受到市場沖擊,因此,我國生物農藥企業的銷售環境不樂觀。
藥效反應慢。生物農藥的使用范圍比較窄,藥效反應慢,不具有立竿見影的優點,人們相對來說比較青睞于用量少、見效快的化學農藥產品。而且在應對一些大規模爆發的病蟲害時,與化學農藥相比,生物農藥明顯處于劣勢。
政府支持不夠。由于相關部門對生物農藥行業的發展缺乏合理的引導和規范,大多數生產企業的生產技術和生產設備都比較落后,生物農藥產品的質量、理化指標、穩定性、含水量、懸浮率和顆粒粒度等問題都達不到相關的標準,使得生物農藥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受到限制。